1
昨晚的青岛开始下起了雨,连日的炽热稍微收敛了一些。雨下了很久,至少凌晨1点半还没有要停的意思。我慵懒的靠在沙发上,刷着公众号里一篇篇上半年总结,才意识到上半年已经悄无声息地溜走了。最近我一直思考未来的路,迷茫、焦虑、压力,如影随形。
今年2月伊始,我带的技术团队解散了。从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一年半的时间,大家都付出了很多,最后的结果谁也不想看到。我依稀记得Darren在北京龙德星巴克里跟我讲这个项目的场景,也记得刚回到青岛在茶叶店和小木屋的那些日子。但终归是结束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直面挫折的勇气。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史玉柱说“失败后总结的教训往往是最真实的”,马云更是说过他创业十多年来最大的心得体会就是永远去思考别人是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这些人一定要犯的。这几个月里,我时常反思,我们为什么会失败,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 大方向不明确,变化太快。前期我们确定了一版开发需求,但是与线下耦合太紧,太依赖线下,在线下还都没有确定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假设。不管公司、团队还是个人,做任何项目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为什么要做,是解决行业痛点,还是公司战略的一部分,亦或是挣钱。如果是解决行业痛点,就要拿出具体解决方案,并且要考究它的可行性。确定可行性后,就可以估算项目周期和做资金预算,然后才考虑组建团队。
- 随性自由的公司文化。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这两点一定要区分开。前期团队只有几个人的时候,我们的制度太灵活。我们以为大家像一家人,灵活的工作时间,大家就会很努力的把工作做好。可现实并不是这样。有一段时间,请假特别频繁,动辄1-2天,有甚者请假一个周,反正请假不扣工资。其他人看到别人请假不扣工资,心里肯定也不平衡,这样团队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 思维限制。团队9个人的时候是3月初,5月份的时候完成了第一版。然后呢,做出来就扔那了,因为我们需要车源、需要车品,这些都没有。我们把自己限制在技术中,等市场,等线下汽车城。我们完全没有想着把它当做一个项目,怎么去运营,怎么去推广,因为把自己限制住了,限制在了技术中。
- 没有及时裁掉不合适的人。实习期不符合要求不予以转正,已经转正多次拖后腿或者破坏团队成员间关系的要裁掉,只有每个人的执行力都很强的时候,团队的执行力才能很强。
-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从团队管理、招聘、预判等经验上都有所欠缺。就拿后期扩大团队这件事来说,我得到的反馈是加大技术投入,当时也要做汽车社交APP,于是就决定扩大团队,一切都看似很好,我们又距离成功近了一步。尽管当时已经讨论APP的需求有段时间了,但还没有定稿,已经定下来的需求可以先做,就这样招了IOS,Andriod,还增加了设计,当时还想着会有很多的外包人员过来,一切看似很好罢了。如果我的经验能够再丰富一点,就不会急于扩张团队来做这件事。
这样的结果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错误造成的,大家都有责任,只不过有轻有重,无需多言。这是一段经历,成长的经历,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段旅途,从北京回来青岛,两年的时间,长大了一些。
2
团队解散后,我还继续留在就依你。这个时候的就依你已经租下2层楼,开始招商,开始招聘销售。我呢,做点不重要的技术工作,直到3月份。我们3人准备做一个新的项目,还取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车商联盟”。车商联盟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帮助车商间调车,车商可以登录系统以底价发布车源和寻找车源。其实就是搭建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车源的供求信息。
我负责技术,他俩负责跑市场。APP我做不了,就外包给前同事,但是拖到4月下旬上架Apple Store,还是不能用,最后我决定自己用小程序实现。不到2周的时间,我完成了第一个版本。他俩开始跑车商推广,我继续完善功能,迭代了几个版本,他俩把几个大的二手车市场几乎跑了个遍,很多车商都愿意用,也反馈了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同城车商有调车需求,他们现在都在一个大的微信群里,需要的时候就在群里发一下谁家有这辆车。不同城市间调车也有这样的需求,比如临沂的价格要比青岛的低,有的车商就去外地收车。还有一个车商的刚需:客流。
我们三个本来是要成立新的公司来运营车商联盟的,公司名称都已申报,在去办登记的前一天,分崩离析,这个项目也无疾而终,个中原因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就这样,时间已经到了6月。半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一次给人的感觉却短了许多。
3
在这之后,6月里,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网上有个段子说的很好,“假如上半年混的不好,千万不要气馁,因为七一建党,十一建国,伟大的事业都是下半年完成的,上半年不是五四青年节就是六一儿童节,都太不成熟”。段子归段子,看看就行了。
对于以后的路,还在思考中,还没确定做什么方向。如果选择了,那么就应该坚持下去,努力做好,要不然还是要重蹈覆辙,一事无成。
对了,5年前的今天毕业离开学校的,整整5年了......
赞